
常见问题解答
道教、佛教
道教是中國三教之一,是出自中國的本土宗教,溯源至春秋末年的老子,約有二千六百年的歷史。
道士(喃嘸師傅)乃在俗修行人士,敬奉三清(上清、太清、玉清天尊),是道教中的最高靈魂人物,在旁有兩位護法(文殊和普賢菩薩)。
在靈堂上做法事俗稱「打大齋」。
其實齋和醮是道教的兩種儀式,由於二者在內容和程序上相互聯結,密不可分,故齋醮往往連稱。具體來說,齋是指整潔身、心、口,調和心性的儀節,醮則指上章祈求等一系列具體的祭禱禮儀,道士參與人數多為五眾一醮師,七眾二醮師、十一眾二醮師;禮聘十七眾、二十三眾則為放三寶之大功德,先行拜懺贖罪,後開壇請聖,頌讀梭文,救苦經懺禮,破地獄、遊十殿、過金銀橋、坐蓮花法事,交經送亡、施食燒幽等功德過程。
道教認為人有七魄,斷氣之後,每七日散去一魄,七七四十九日七魄散盡,魂魄各歸根復命。而在每七日魄散時候,藉道法煉鑄其形魄,不使散去的魄飄泊無依。
輪迴轉世由年歲為計算基礎,「天、地、人、佛、鬼、畜」,如打入鬼道或畜道則需禮聘道士破地獄,以免他世投胎淪為鬼或畜牲。
如亡者因意外或自殺身故,則用道士招魂及超渡,並意謂破地獄法事,先靈在「拾皇殿」受審時,喃嘸師傅會以「魚貫躡步」及「穿正花紋步」替亡者開路指引,(稱為步罡,道教認為按斗宿之象,九官八卦之圖走步,即可神飛九天)冀有三清降駕護法的作用,再破瓦片表示亡者已配覺,透過此儀式,可免先人在地獄受苦,早日投胎轉世。
天主教
天主教是香港普遍的殯儀宗教儀式,會講道,奉香,唱詩歌,祈禱等,目的是為了紀念先人,祝福先人蒙主寵召,享有永生。
基督教
基督新教儀式會唱詩歌、祈禱、講道等,不會奉香,目的是讓參與者回顧及緬懷安息者的一生。
值得留意的是,新教基督徒通常在先人靈堂前並不會「三鞠躬」,而以默禱取代。
其他教派
猶太教、伊斯蘭教及印度教是香港較少用的喪禮儀式。
維新
屬於無神論,純粹紀念先人,沒有特別儀式或限制。
功德法事:
功德法事是恭請三清(上清、太清、玉清)祖師做主,喚請亡魂至壇前,為他課誦「冥王經」、「慈悲滅罪水懺」等經懺,並透過「走赦」儀節,再以「給牒」、「過橋」方式,以示亡魂已被超拔度化,不會沈淪地獄之中。法事功德的目的是超渡亡魂,同時也普渡孤魂野鬼,一般於出殯前一天延請道士設壇舉辦。道教相當注重功德法會,認為唯有透過誦經禮懺,才能拔渡亡魂升天。
破地獄:
破地獄為香花僧或者喃嘸師傅的喪禮科儀法事之一,意即打開地獄之門,其目的是引領逝者的亡靈早日離開地府,進入輪迴相傳源於民間傳說的目連救母故事,目連羅漢因見亡母在地獄受苦,遂求助於釋迦佛,得到佛的幫助而進入地獄,以禪杖打破地獄門,救出地獄中母親的亡魂。
破地獄的法事,通常由四至六名法師進行,念誦佛教經典,融合道教儀式,為首者揮動桃木劍,作穿步及破瓦等動作,瓦片上並以油點火,象徵地獄中的業火。
擔幡買水:
擔幡買水是儒家文化圈傳統喪事時的儀式,有清潔死者的功能,由死者的至親於喪禮中負責。
擔幡則指由死者的長子嫡孫提著引魂幡,代表引領亡靈升天。或謂出殯當日孝子手執木棍,棍端綁有白色布條隨風飛揚,謂之幡,告知喪事之用。
買水或買天水,是指大殮之日,孝子執缽沿街痛哭,行至河處即拿一文錢扔入河中,然後用缽裝水,回家為於遺體旁上下擦三次以潔凈遺體。
臺灣喪葬稱為乞水,孝子等人攜帶碗一個、線香、紙錢(刈金、金白錢等)、兩枚銅錢等,沿途拋灑金白錢(路費),走到河邊,首先點燃線香(插在河邊)、焚燒刈金向水神禱告,「因喪事要乞討一些水回家,清潔遺體」,之後取銅錢擲杯請示神諭,如獲得同意,即將兩枚銅錢擲入水中,用碗裝水回家。如不同意,則跪下叩首,再擲杯請示,直到獲得神諭許可為止。
以前的人過世,並非在殯儀館治喪,先人遺體是放在家中,辦理後事。古時非如今日,可從自來水管當中取用水,以前是要到最近家的河流取水回家,世家望族則是延請比丘、道士念經,擲買路錢,從河流裏請水返家用,這些河水返家替先人沐浴。 發展至今已經簡化,今日往往在殯儀館內門前大窗下用水桶盛水。
廣東人認為,所有白事並不可以送贈的,定要喪家的真金白銀買回來,沒有贈禮。
打齋紙扎
紙扎是傳統中國手藝,然而是十分跟隨時代節奏的。基本上主家有要求,紙扎師父都會根據要求制作出相關扎作,當然收費要視乎成品的複雜程度。而最多見的扎作,是進行道教儀式時的「全套紙扎」,是配合俗稱「打齋」時的相關紙扎祭品。
首先旛有三類,分別是仙鶴柳旛、紅旛及白旛。仙鶴喻意是由白鶴飛升上天去稟告,紅旛是預備給祖先作附薦,而白旛是正薦給先人的。故此,在「擔幡買水」時見到的都會用白旛。
給先人的牌位,分別會有正薦牌位及附薦龍位,都是基本用品來的。至於在打齋儀式中有特別意義的,分別有沐浴房和望鄉台(遊十殿儀式相關)、金橋和銀橋(過橋儀式相關),而兩道橋也會各配上橋燈和橋工的。
至於較貼合享福性質的,是紅大槓(裡頭當然有金銀衣紙)、全衣、夾萬、金山和銀山(錢不缺及可收藏)、文明轎配2位轎伕、娣仔和妹仔(有佣人可用,師父做儀式時也會涉及吩咐工人)。
至於最大座的,必然是洋樓花園別墅;而仙鶴柳旛一般都會插於別墅上方,故很多時以為是同一件裝飾。正確來說,是兩項不同的紙扎祭品。
以往火化紙扎,都是在路邊進行,也多數會在儀式完結後處理。然而現今考慮到環保因素,故都要在殯儀館頂層符合規格的火化爐處理,以排隊方式火化。即是之故,在進行儀式中間要抽時段去火化紙扎,不會等儀式完結才做。至於打齋涉及到的步驟儀式,在下一篇文再作敘述。
玄壇二十六紙紮 ( 26 紙扎 )
玄壇二十六紙紮是道教殯葬送給先人的陪葬品,有花園大屋工人,希望先人陰間及來世豐衣足食,生活舒適。
一般人對紙紮品帶有忌諱,因為紙紮喻意死亡,人對死亡都有份莫名的恐懼,但其實死亡只是往生的一個過程,正如人生中結婚生子,給他供書教學一樣,一個過程而已,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,而是憑過去生中所積之德去到下一個更理想的地方。
紙紮品代表了家人對逝者的愛和關懷,別具意義。
二十六紙紮品的款式一般用於港式的廣東齋,受各地方文化不同有所出入,同時亦視乎主家意願會添加另外有特式的紙紮品例如Iphone、Ipad、電動車...各適其適
玄壇二十六紙紮包括:
1.仙鶴柳幡
2-3.正薦牌位及附薦龍位
4.沐浴房
5.望鄉台
6.金橋
7.銀橋
8-9.橋燈兩個
10-11.橋工兩個
12-13.大槓兩個
14.金衣
15-16.金山銀山
17-18.紅旛白旛
19.文明轎
20-21.轎伕兩個
22-23.洋樓花園
24.夾萬
25.娣仔
26.妹仔
棺內底蓆
鋪在棺木底層的草蓆,主要作為往生者棺內的床墊支用。
口含銀
主要作用在於希望往生者來世可以含著金湯匙出生,有更好的命運。
蓮花頭枕、水被(壽被)
人往生後,躺在棺木內,也需要如同生前躺在床上一般,具備棉被和枕頭,所以蓮花水被就是覆蓋在大體上的薄巾,枕頭會塞放庫錢,供往生者使用。
元寶枕、十字水被
主要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用於往生者棺木內,兩個元寶枕,用來墊頭和腳,十字水被則是用來覆蓋大體。
腳尾飯
在死者腳邊供奉米飯一碗,飯上置鴨蛋一隻及插筷子一雙。
蓮花紙(往生紙)
依中式習俗,家屬在守靈、治喪期間,會用蓮花紙摺元寶,給往生者使用,數量依各家心意而定。
豎魂帛
以厚紙或白布上寫死者姓名及死亡年月日,作魂帛暫代靈位牌,供於正廳一角,燃燭燒香。以布遮蓋神明,祖先靈位或可用紅紙(紅色向內,白色向外)等多納棺後始復原狀。
孝飯
喪家婦女,由收殮時至除靈日,以薪米朝夕供奉。
壽衣
男件數用雙,女件數用單,以三重、五重、七重等穿上。
放手尾錢
納棺前先在死者袖中存置銀幣數十枚,然後取出鈔與子孫手上。『放手尾錢富貴萬年』。
洗淨
道士在一盆水中放黑麻油,喪家每人用指頭沾濡此水於眉下處,用意潔淨,凡納棺出葬、 做功德時均有此俗。
跨火盤
凡參與喪事回家時,於門前燃起火盤,跨過後才入家門,以防陰靈跟進家門。
孝燈
圓錐形白底藍字,前面寫『幾代大父(母)』,後面寫姓氏。視死者代數,人死則加一代,如無孫者書為三代,有孫者書為四代等。
造旬
死後七日為一旬,『頭七』以死者到此日始知自己死亡,其亡靈將歸宅,俗稱『回魂』。『三旬』多由嫁出女兒備辦。『五旬』為孫女、姪女代辦。『七旬』即尾旬,可將陰宅等焚燒,供先人冥界居用。
除靈
於尾旬後,可將靈桌撤除和解封神位。
脫孝
一般於『除靈』、『做百日』或長至『做對年』後始脫孝,帶孝期間,不宜探訪親友或參家別人婚禮或喪事等。
九族孝
高、曾、祖、考、己、子、孫、曾、玄、來、晜、仍、雲。
孝服 (麻布)
子、女、兒、媳、長孫用,(苧布)孫、甥、姪用,(淺布)曾、孫及其同曾孫輩用,(黃布)玄孫及其同輩用,(紅布)玄孫之子<來輩用>及以下用,(白布)死者同輩、兄弟姊妹及外親用。
銘旌
以紅綢做成,古時三品以上九尺,四品以下八尺,六品以下七尺,庶民六尺。今時多用一丈一尺(即十四英尺),金色字未數欲單而不欲雙,柩在堂則寫柩,柩不在堂則寫靈。倚於靈座之右,柩宂銘旌焚化,現今多由子婿題贈,四邊包上綠布。
其實不是所有弔喪的人都要致帛金,首先請各位看官認識一下帛金的由來。
帛金由來
「帛」是絲織品的總稱,絲織品在古時是貴重物,「財帛」之意就泛指金錢。
古時大多人家裡窮苦,喪葬時捲草蓆打包,家人怕仙遊長輩陰路冰冷難耐,送一張一張棉帛好暖身上路;後來生活質素提高,普遍都辦個像樣的喪葬,可是這些儀式最花錢,於是較清貧的家庭一旦辦事,親友們都儘力幫忙,作為為對死者一份心意。
一般人如是參加親戚喪禮,致帛金可傳承傳統關心先人的精神;如果是朋友身份,帛金又化作一個籠統的敬意;但如作為主家的職員,這個身份就有點尷尬,最好免了。(想想看,總不成於老闆的親朋前暗示他需要錢吧!)
帛金數目與封面寫法
喪禮時送上帛金的金額,通常是在整數以外加上零丁的一元,以1作結,例如101元,這與中國人的「長長久久」觀念有關。
按照中國傳統習俗,親友參加喪禮都會收到由亡者家屬送出、內含一元硬幣及糖果的吉儀。一旦親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數,扣除吉儀內的一元,尾數便為九,導致喪事「長長久久」不吉利之意。
因此,便要特別在帛金內加入一元,以便扣除吉儀內的一元後,不會以九字作結。
此外尾數一元也可取其單數,免得「壞事成雙」。避免偶數是因為「雙」與「傷」是諧音,有「傷心」的意思,更重要的是,「成雙」有再來一次的意思,當然要避免。
至於帛金封寫法(請参考下圖):
除「奠儀」外還可用「香儀」或「賻儀」。注意,請自備白信封或用殯儀館提供的專用封,千萬不要用利是封之類。
父親
昊天罔極(永念親恩,親恩未報)
母親
劬勞未報
岳丈
泰山其頹,泰山共仰,丈人㗖隕,岱宗失仰
岳母
泰水西流,母訓是式,厥親如母
兄弟
痛切孔懷,雁行折翼,痛折連技
夫婦
痛斷琴弦,琴弦音斷,白頭永訣,情意難忘
男仕
福壽全歸,老成凋謝,德高望重,碩德耆年,高山仰止,山高水長,碩望高風,景仰高風,德重如山,福全德備,年高德邵,南極星沉,哲人其萎,名孚中外,信義及 人,品望昭垂,名留千古,典型尚在,古道照人,同高北斗,名垂不朽,典範長存,德望常昭,五福全人,大雅云亡,望隆山斗,亦師亦友,才賢其惜,英風猶在, 痛失英才,壯志未酬,英年早逝,天妒英才
女仕
福門壽母,寶婺星沉,母儀足式,駕返瑤地,西赴瑤池,四德可風,淑德流芳,女宗共仰,懿範長存,慈雲西逝,仁慈宛在,慈雲失仰,淑德常昭,四德俱全,音容宛在,女史流芳,古之女宗,徽音足式,永念儀型,儀型永在,天妒紅顏
天主教及基督教
魂歸天國,息勞歸主,主懷安息,蒙主寵召,與主偕行,睡主懷中,與主永偕,永光照之,天國永生
佛教
往生極樂,大証如來,人往西升,早登極樂,安返天家,永生樂土
道教
返璞歸真,駕鶴西歸,駕返道山,道範長存,位列仙班
人身具三魂六魄,死後魂魄離身,魂從上升,魄從下降,而魄下降深者入地一丈八尺,淺者九尺,此謂回煞。
是根據天乾地支而計算,如甲子日即謂一丈八尺,當魄下降至一定限度後,便隨即上升,每天上升一尺,如入地一丈八尺,則十八天,便回到地面, 便稱之回魂。
「回魂夜」又稱「回煞」,回魂夜日子、來回時間、來回方位、停留時間。
而「回魂夜」則由先人生辰、死亡八字以道家計式再配合通勝而得出。
「回魂夜」 其實係一連兩晚⋯.
第一晚為「私歸」,即是先人自己偷偷回舍探望家人。
而第二晚為「正歸」,「正歸」才是「回魂夜」日子,
即是當晚會有牛頭馬面(凶神)及黑白無常(煞神)帶住先人回舍、享用祭品及離去。
「回魂夜」當晚,生人睡覺前需將較剪或其他利器放於床頭才睡覺。
到第二朝早,將較剪或利器拋擲出客廳才步出睡房,此做法目的係避免仍有凶煞神停留於屋內,此舉稱為「出煞」。